2022年3月18日,上海終于告別了陰雨連綿,陽光明媚的周六,光環國際在浦軟大廈隆重舉行了“產品經理第一修煉”的講座活動,這次活動舉辦地點,選的也是頗為用心:浦軟大廈背后的小湖清澈底,水草飄搖,天鵝和魚兒無憂無慮,參加完活動,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好友漫步湖邊,繼續探討,真正的“不負好春光”
同學來自各行各業。有資深的產品總監、產品經理,也有產品小白。但是大家能夠聚到此次活動當中,都是對產品感興趣,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產品。都想揭開產品的神秘面紗,此次講座大家聆聽了,歷任萬達網科集團、寶尊電商、博恩集團、勒卡斯、SMG、亮風臺AR等知名科技企業產品高級管理人員,十余年產品管理經驗的羅旭祥老師的分享。
非常有幸我們請來了羅旭祥帶來《產品經理的第一修煉》的分享從產品經理的角度闡述產品設計理念、思維技巧和行業判斷分析等,掌握產品的功能定位、用戶研究,助力大家進行產品方向的自我修煉。
產品經理是一種能夠創造某種體驗或者某種生活方式的動物,產品經理的最重要追求?—— 體驗。
產品經理不是一種Title,更重要的是一種職能,當然有的公司也有這種Title。 優秀的產品必出自優秀產品經理之手,必定滿足某種功能的同時還具備藝術氣質,讓我們欣喜若狂,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。
時代的號角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—移動智能化、社交化、體驗化、按需定制、節約環保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等。
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
???? 用戶研究,市場分析與需求挖掘; 業務機會點和痛點整理,規劃業務價值; 各類業務支撐籌備工作;規劃用戶體驗。 根據用戶體驗規劃形成產品設計方案;組織產品開發團隊消化設計方案,形成開發方案;產品開發協調與過程管控;組織產品驗收。產品上市前調研與上市分析;產品上市計劃與工作協調;產品上市后調研;產品上市后運營報表(銷售報表)分析。?分析報告匯總與關鍵問題發現;產品創新會議組織,產品創新小組籌備;產品創新:業務與用戶體驗規劃;形成產品創新計劃。
體驗是一種感覺,一種大腦的興奮運動
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,現實,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,使我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,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。體驗,也叫體會。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,感悟生命,留下印象。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,現實,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,使我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,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。體驗或者說用戶體驗也被視為以人為本的創新2.0模式的核心,被列為“三驗”(體驗、試驗、檢驗)之首。
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用戶體驗包括:
關注目標用戶,關注他們的生活圈,關注他們的情感產品設計。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產品開發體系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產品服務流程和業務管理體系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管理團隊核心職責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品牌訴求符合目標用戶期望價值觸達符合目標用戶行為習慣……總之,一切企業行動以目標用戶為中心。
TAM技術接受理論
? 行為意向決定用戶最終是否會使用該系統;
? 態度、感知有用性決定行為意向;
? 感知有用性、感知易用性決定態度;
? 感知易用性和外部變量決定感知有用性;
? 外部變量決定感知易用性。
? 可見用戶接受使用某一系統的最基礎影響因素為外部變量。外部影響因素在實際操作環境的系統中具體有所不同,但根據以往研究經驗可知其主要涵蓋范圍主要包括:系統設計特征、組織結構開發、任務特征、用戶特征、核心執行過程等。我們將以這個涵蓋范圍范圍為出發點,從主客觀兩大維度劃分用戶的影響因子。
典型的用戶研究方法:可用性測試
邀請目標用戶在模擬的情景下使用產品,從而評估產品的方法,它可以發現產品的可用性問題、評價產品可用性水平、提出產品優化改進建議。可用性測試的特點:
? 真實的用戶、典型的任務,可系統、有目的性地收集產品可用性問題
? 專業的可用性問題分析指標和維度,量化問題優先級排序的衡量指標
? 可從觀察室的LCD顯示器上同步觀看用戶真實的操作畫面
? 適用于網站、軟件、手持設備等多種產品
產品創新可分為兩類,當與現存作品關聯,稱為?改良性創新;當帶來革命性的突破,即成為創造性創新。
創新是企業競爭之本,有計劃的組織產品創新活動,稱為?產品創新管理?。
創造——從無到有,根據人們的真正需要,創造一種或幾種真正的功能。
改良——只是對產品的外觀、形態等方面進行改變,那只是在發明基礎上的“革新”。
思維?—— 在表象、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、綜合、判斷等認識活動的過程,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,產品創新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或創新思維,簡稱 設計思維
什么是用戶體驗設計?
可學習性:使用戶在初始時期就能夠明白如何使用系統,其后如何獲得最大程度的性能。
靈活性:主要表現在系統與用戶之間信息方式的多樣性,影響靈活性的主要原則有用戶或系統對用戶界面的可修改能力,允許相等的輸入和輸出值相互任意替換。
簡潔而自然的對話:用戶界面應當盡可能簡潔,因為在屏幕上每增加一個額外的功能或信息,都意味著用戶需要學習更多的東西,誤解的可能性就會增加,用戶從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就會更加困難。再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僅提供用戶當前所需的信息,并把它放在需要的地方。
將用戶的記憶負擔減到最小:在一個操作界面中如果現實太多的信息會讓用戶難以找到重點,因此應該盡量小心地按照用戶的需求來選擇顯示的對象。當要求用戶輸入時,應當給出用戶輸入方式,盡可能的提供一個默認值似的輸入規范。
一致性:一致性是模式設計最基本的原則,如果用戶知道用同樣的命令或者操作能夠差生類似的效果,那么就能減輕他們的學習成本,增加他們的自信,提高操作效率。
可擴展性:可擴展性即設計模式適用的寬泛、靈活性,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極值的情況,也就是說當出現一些比較復雜、另類形式的時候,能否直接套用我們的設計模式。
透過數據分析構建用戶的體驗地圖,規劃互動式體驗場景。對企業業務進行全面分析,分析業務目標用戶,針對目標用戶構建業務流程模型。根據業務流程模型,針對每一類型用戶進行用戶體驗規劃,落實到每個流程節點中用戶體驗中。依據業務流刻畫EDW(企業數據倉庫)的各實體及實體間的相互關系,建立數據存儲的載體。根據用戶體驗地圖重構業務流程,并將分析對象進行物理模型落地,然后進行ETL(數據抽取、轉化成為流程可用的干數據)。根據重構的用戶體驗地圖進行交互設計,并展開對應的產品實施工作。
?以上是羅老師從產品經理思維、前期調研和產品評估、產品創意探尋、等六個維度給我們帶來了分享,學習的過程,就是一個空杯的心態。悅納并主動變革,一點一點成為最好的自己~交流過程中羅老師先結合實戰經驗,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了產品經理同學們收獲良多,意猶未盡,在光環國際學友會和志愿者小伙伴們的共同努力下活動順利結束,分享智慧交友共進,我們下次活動再會!
感謝本次活動志愿者(排名不分前后)
周琪緣?王詩雨?曾赤?郎博?王天驕?魏一帆?張鵬?張青?王鑫?張濤?朱曦?尤海龍?朱雪雯?于志強?陸夏明?于惠濰 卜夢珂?申倩?渾曉停
活動詳盡的思維導圖,請掃碼關注上海光環國際學友會
上海終于告別了陰雨連綿,陽光明媚的周六,光環國際在浦軟大廈隆重舉行了“產品經理第一修煉”的講座活動,這次活動舉辦地點,選的也是頗為用心:浦軟大廈背后的小湖清澈底,水草飄搖,天鵝和魚兒無憂無慮,參加完活動,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好友漫步湖邊,繼續探討,真正的“不負好春光”
同學來自各行各業。有資深的產品總監、產品經理,也有產品小白。但是大家能夠聚到此次活動當中,都是對產品感興趣,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產品。都想揭開產品的神秘面紗,此次講座大家聆聽了,歷任萬達網科集團、寶尊電商、博恩集團、勒卡斯、SMG、亮風臺AR等知名科技企業產品高級管理人員,十余年產品管理經驗的羅旭祥老師的分享。
非常有幸我們請來了羅旭祥帶來《產品經理的第一修煉》的分享從產品經理的角度闡述產品設計理念、思維技巧和行業判斷分析等,掌握產品的功能定位、用戶研究,助力大家進行產品方向的自我修煉。
產品經理是一種能夠創造某種體驗或者某種生活方式的動物,產品經理的最重要追求?—— 體驗。
產品經理不是一種Title,更重要的是一種職能,當然有的公司也有這種Title。 優秀的產品必出自優秀產品經理之手,必定滿足某種功能的同時還具備藝術氣質,讓我們欣喜若狂,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。
時代的號角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—移動智能化、社交化、體驗化、按需定制、節約環保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等。
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
???? 用戶研究,市場分析與需求挖掘; 業務機會點和痛點整理,規劃業務價值; 各類業務支撐籌備工作;規劃用戶體驗。 根據用戶體驗規劃形成產品設計方案;組織產品開發團隊消化設計方案,形成開發方案;產品開發協調與過程管控;組織產品驗收。產品上市前調研與上市分析;產品上市計劃與工作協調;產品上市后調研;產品上市后運營報表(銷售報表)分析。?分析報告匯總與關鍵問題發現;產品創新會議組織,產品創新小組籌備;產品創新:業務與用戶體驗規劃;形成產品創新計劃。
體驗是一種感覺,一種大腦的興奮運動
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,現實,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,使我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,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。體驗,也叫體會。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,感悟生命,留下印象。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,現實,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,使我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,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。體驗或者說用戶體驗也被視為以人為本的創新2.0模式的核心,被列為“三驗”(體驗、試驗、檢驗)之首。
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用戶體驗包括:
關注目標用戶,關注他們的生活圈,關注他們的情感產品設計。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產品開發體系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產品服務流程和業務管理體系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管理團隊核心職責以目標用戶為中心,品牌訴求符合目標用戶期望價值觸達符合目標用戶行為習慣……總之,一切企業行動以目標用戶為中心。
TAM技術接受理論
? 行為意向決定用戶最終是否會使用該系統;
? 態度、感知有用性決定行為意向;
? 感知有用性、感知易用性決定態度;
? 感知易用性和外部變量決定感知有用性;
? 外部變量決定感知易用性。
? 可見用戶接受使用某一系統的最基礎影響因素為外部變量。外部影響因素在實際操作環境的系統中具體有所不同,但根據以往研究經驗可知其主要涵蓋范圍主要包括:系統設計特征、組織結構開發、任務特征、用戶特征、核心執行過程等。我們將以這個涵蓋范圍范圍為出發點,從主客觀兩大維度劃分用戶的影響因子。
典型的用戶研究方法:可用性測試
邀請目標用戶在模擬的情景下使用產品,從而評估產品的方法,它可以發現產品的可用性問題、評價產品可用性水平、提出產品優化改進建議。可用性測試的特點:
? 真實的用戶、典型的任務,可系統、有目的性地收集產品可用性問題
? 專業的可用性問題分析指標和維度,量化問題優先級排序的衡量指標
? 可從觀察室的LCD顯示器上同步觀看用戶真實的操作畫面
? 適用于網站、軟件、手持設備等多種產品
產品創新可分為兩類,當與現存作品關聯,稱為?改良性創新;當帶來革命性的突破,即成為創造性創新。
創新是企業競爭之本,有計劃的組織產品創新活動,稱為?產品創新管理?。
創造——從無到有,根據人們的真正需要,創造一種或幾種真正的功能。
改良——只是對產品的外觀、形態等方面進行改變,那只是在發明基礎上的“革新”。
思維?—— 在表象、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、綜合、判斷等認識活動的過程,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,產品創新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或創新思維,簡稱 設計思維
什么是用戶體驗設計?
可學習性:使用戶在初始時期就能夠明白如何使用系統,其后如何獲得最大程度的性能。
靈活性:主要表現在系統與用戶之間信息方式的多樣性,影響靈活性的主要原則有用戶或系統對用戶界面的可修改能力,允許相等的輸入和輸出值相互任意替換。
簡潔而自然的對話:用戶界面應當盡可能簡潔,因為在屏幕上每增加一個額外的功能或信息,都意味著用戶需要學習更多的東西,誤解的可能性就會增加,用戶從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就會更加困難。再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僅提供用戶當前所需的信息,并把它放在需要的地方。
將用戶的記憶負擔減到最小:在一個操作界面中如果現實太多的信息會讓用戶難以找到重點,因此應該盡量小心地按照用戶的需求來選擇顯示的對象。當要求用戶輸入時,應當給出用戶輸入方式,盡可能的提供一個默認值似的輸入規范。
一致性:一致性是模式設計最基本的原則,如果用戶知道用同樣的命令或者操作能夠差生類似的效果,那么就能減輕他們的學習成本,增加他們的自信,提高操作效率。
可擴展性:可擴展性即設計模式適用的寬泛、靈活性,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極值的情況,也就是說當出現一些比較復雜、另類形式的時候,能否直接套用我們的設計模式。
透過數據分析構建用戶的體驗地圖,規劃互動式體驗場景。對企業業務進行全面分析,分析業務目標用戶,針對目標用戶構建業務流程模型。根據業務流程模型,針對每一類型用戶進行用戶體驗規劃,落實到每個流程節點中用戶體驗中。依據業務流刻畫EDW(企業數據倉庫)的各實體及實體間的相互關系,建立數據存儲的載體。根據用戶體驗地圖重構業務流程,并將分析對象進行物理模型落地,然后進行ETL(數據抽取、轉化成為流程可用的干數據)。根據重構的用戶體驗地圖進行交互設計,并展開對應的產品實施工作。
?以上是羅老師從產品經理思維、前期調研和產品評估、產品創意探尋、等六個維度給我們帶來了分享,學習的過程,就是一個空杯的心態。悅納并主動變革,一點一點成為最好的自己~交流過程中羅老師先結合實戰經驗,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了產品經理同學們收獲良多,意猶未盡,在光環國際學友會和志愿者小伙伴們的共同努力下活動順利結束,分享智慧交友共進,我們下次活動再會!
感謝本次活動志愿者(排名不分前后)
周琪緣?王詩雨?曾赤?郎博?王天驕?魏一帆?張鵬?張青?王鑫?張濤?朱曦?尤海龍?朱雪雯?于志強?陸夏明?于惠濰 卜夢珂?申倩?渾曉停
活動詳盡的思維導圖,請掃碼關注上海光環國際學友會